在“千亿斤江淮粮仓”建设的宏伟蓝图下,肥西县以实干担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夏种成绩单。这片镶嵌在江淮分水岭上的沃土,用沉甸甸的种植数据诠释了粮食安全的责任与担当——83.1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超额完成任务,达下达指标的101.4%,同比增幅2.8%。
压实责任构筑起夏种工作的“四梁八柱”。县乡村三级联动,建立“一把手”负责制,将种植任务分解为12个乡镇的具体指标,通过“挂图作战”明确包村干部的责任田。从立夏时节的育秧准备到芒种期间的抢栽抢种,每块田块都标注着责任人与种植时限,形成“周调度、月通报”的闭环管理体系。正是这种“把种子播进责任里”的较真精神,让原本可能因干旱天气延误的种植进度,提前5天完成播种任务。
科学调度激活了农耕生产的“一池春水”。面对今年春夏交替期的异常气候,肥西县农业农村局组建4支技术专班,深入田间开展服务300余人次。统筹调配200台插秧机,采取“分片作业、错峰推进”模式,确保机械化种植高效完成。同时,依托3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,推广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等新技术,作业效率提升30%以上。
政策引导点燃了农户种粮的“内生动力”。严店镇三元村合肥市孔勇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面积4900亩,在政策扶持下变身“吨粮田”,他算起增收账:“不仅拿到种植补贴,水稻亩产还比预期高了120斤。”这种“政策红利+效益提升”的双重激励,让更多农户主动多种粮、种好粮。
从江淮运河的万亩稻田到紫蓬山麓的连片秧苗,肥西县用夏种的丰硕成果筑牢了江淮粮仓的“肥西板块”。超额完成的种植面积背后,是粮食产能的潜在提升。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不仅是饱满的稻穗,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与底气,为安徽建设千亿江淮粮仓贡献肥西力量。
(罗松松 吴垚)
亿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